本网讯 12月18日,第十一届中国商业创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以“激发新质生产力,迸发创新大能量”为主题,围绕我国商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创新突破等核心议题展开研讨,共同探索我国商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会上,北京顺丰速运有限公司顺丰战略客户团队总监申庭稳进行主题演讲。他表示,三十年来,顺丰紧扣“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统筹深化物流业与制造、商贸、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创新,不断促进现代物流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通过“1到N”的扩展战略,顺丰为客户提供涵盖各种制造及消费场景的多类别服务,业务已渗透到乡村振兴、直播电商、农产品上行、工业制造、国际贸易、本地生活等各个领域,满足各行业客户的特定物流需求。目前,顺丰已打造出一套高效可靠的全球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立足中国、辐射亚洲、连接世界,全球服务网络覆盖202个国家及地区,致力成为全球企业和个人客户首选的物流合作伙伴!
在圆桌对话环节,行业大咖与嘉宾代表齐聚一堂,以《激发新质生产力:转型期的创新策略与实践》为题,共话商业发展新篇章。顺丰集团特色经济板块负责人郭翔兵表示,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顺丰既起到“连接生产端到消费端”的桥梁作用,也是农产品“从特色化走向品牌化”的关键纽带。展望未来,顺丰将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新发展格局,将进一步强化物流网络及科技等领域的优势,不断畅通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同时,与特色经济、食品行业、直播电商等更多领域的伙伴展开深度交流,共同推动物流供应链降本增效,长远发展!
智能驱动未来,重塑行业价值
在本届中国商业创新大会中,“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热词,引发大家的广泛讨论。无论是新兴行业的崛起还是传统行业的转型,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技术突破与应用创新,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与更多体验。
针对农业产业的场景需求,顺丰积极响应国家“低空经济”的号召,在杨梅、大闸蟹、樱桃等生鲜产区投入无人机,并在今年搭建起全国首个“干-支-干”跨省低空物流航线,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物流寄递体系提供重要支撑。针对直播电商的多元需求,顺丰围绕客户场景打造“智慧物流平台”,将物联网技术全面应用于“收派-中转-运输”各环节,推出智能派单、车辆可视化跟踪、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帮助商家解决线上购物带来的订单分散、单量激增等难题。针对生鲜旺季的高峰需求,顺丰依托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算法及运筹优化算法等技术,构建“物流信息网”,为客户提供高精定位、精准地址匹配和路径规划等专业服务,让“每一票快递”都不走冤枉路,有效保障了运营质量与服务品质。
接下来,还有更多自动化设备、智能云仓、无人接驳车、楼宇机器人等科技成果走近大众的生活,为各行业降本增效和转型升级打开更多思路。
展望2025,打造“五大价值赋能”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物流业正在进行一次深度的数字化变革,从传统的仓储和运输,到现代的智慧物流和低空经济,呈现出融合发展、业态升级、技术创新的多元态势。展望2025年,顺丰集团特色经济板块负责人郭翔兵在会上提出“五大价值赋能”,旨在引领行业迈向新高度:
第一,品牌赋能。顺丰将以“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区域特产的文化底蕴与品牌内涵,在增强认知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品牌忠诚度,并通过夯实运输保障能力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与良好口碑。
第二,包装赋能。针对快递包裹的“第一印象”,顺丰将加强对品牌包装的研究力度,从保鲜功能、可辨识度、文化属性、绿色环保四大维度入手,为更多区域品牌提供专属包装服务。
第三,科技赋能。顺丰将积极与各位生态伙伴探索新需求与新变革,以前沿科技赋能各行各业实现降本增效,以创新物流模式实现与优质农产品的深度对接。
第四,设备赋能。以物流解决方案为支撑,持续拓宽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场景,探索更多“快递助农”的新模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第五,直播赋能。号召更多“新农人”参与直播带货,用“镜头语言”彰显特色文化底蕴,向广大消费者讲好中国农业品牌故事!
大会尾声,揭晓了“2023~2024 年度商业创新样本优秀案例”,顺丰荣获“县-乡-村”三级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优秀案例、乡村振兴“产销运”全链条服务优秀案例两个奖项。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两进一出”工程号召下,顺丰通过创新服务、优化流程、强化保障,为中国农特产品搭建起覆盖广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网络,不仅大大提升了偏远地区的物流配送效率,也为农户增收致富与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渠道与机遇。
“物畅其流,货通天下”。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场景和创新生产要素配置的重要手段。未来,顺丰愿携手各行业客户共同迈向数智化转型的新征程,不仅在“横向”拓展业务领域与物流覆盖范围,更在“纵向”完善多元化产品矩阵,不断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以更开放的姿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行稳致远!
欢迎广大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新闻线索。
联系电话:13683072097,13521269116
责任编辑:刘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