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作为中国墨汁制造业的开创者,一得阁自1865年谢崧岱先生研制出首款液态墨汁以来,历经清末民初的沧桑巨变与新中国的时代激荡,从一家个体作坊发展为股份制企业,始终以“墨守匠心”的姿态守护着传统工艺的基因密码。这家承载着文人墨客集体记忆的中华老字号,已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标志着其在传统工艺活态传承领域迈入新阶段。
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的传承史,恰是一部中国文房技艺的演进简史。从四川高色素炭黑的精选,到骨胶、冰片、麝香的精准配比,从制烟、炖胶的古法工序,到成膏、研磨的匠心把控,这套延续百年的复杂工艺体系,既保留了“墨分五色”的传统美学标准,又通过科学配方的迭代,实现了“墨色黑亮、书写流畅、久存不腐”的现代品质追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技艺不仅被列入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更通过分级产品体系——从专业书画家的高端用墨到学生群体的基础练习墨——让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形成有机衔接。
在位于西城区的非遗保护示范基地内,工匠们正以现代生产标准重新诠释古老智慧:在保持传统“趁墨搅拌”工艺精髓的同时,通过标准化生产流程确保每批次产品的稳定性。这种“古法为体,科技为用”的融合创新,使得一得阁墨汁既能在宣纸上晕染出焦、浓、重、淡、清的千年墨韵,又能满足当代创作者对速干、抗洇、耐候性的多元需求。
2025年初的北京“王府井金街过大年”活动现场,一得阁的展位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的生动注脚。青年书法家现场挥毫,将墨香浸润的福字对联赠予市民,笔锋流转间重现“万毫齐力”的书写美学。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北京市领导驻足展台,详细了解这家百年企业在技艺传承与市场开拓中的平衡之道。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既是对老字号坚守初心的肯定,也为其在新时代的破圈发展注入信心。
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示范基地,一得阁的使命早已超越商业范畴。其建设的非遗档案库,系统梳理了历代制墨匠人的技艺谱系;与美术院校合作的研创中心,正探索矿物颜料与植物染料在墨汁中的创新应用。在“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指引下,企业通过设立开放日、举办大师讲堂等活动,将深藏于车间的传统技艺转化为可传播的文化资源。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这家百年企业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从参与国际文博会展示中国墨文化的独特魅力,到借助数字化手段构建墨艺数据库,一得阁的探索始终围绕着同一个命题: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让凝聚着东方哲学的传统技艺持续焕发生机。
从同治年间的琉璃厂小店,到如今服务数百万书画爱好者的文化品牌,一得阁用160年的坚守证明:真正的传统从未远离时代。在墨香氤氲的传承之路上,这滴源自1865年的墨汁,仍在书写着属于中华文化的新传奇。
欢迎广大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新闻线索。
联系电话:13683072097,13521269116
责任编辑:刘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