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南京六合经济开发区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一座以“转化医学”为使命的科研殿堂正悄然崛起。由诺贝尔奖得主领衔、国际院士团队坐镇的江苏协合转化医学研究院,自2019年成立以来,正以“全球视野、中国智慧”破解生命科学密码,为人类健康事业开辟崭新赛道。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一场关乎生命的科技长征
2019年4月,南京六合区政府牵手生物医学专家张学记院士团队,携手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南京景威实业,共同孕育出这个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不同于传统科研机构的闭门造车,协合转化医学研究院甫一诞生便自带国际化基因——在美国、俄罗斯设立海外研究中心,与哈佛、麻省理工等全球顶尖学府建立深度合作,构建起横跨五大洲的科研网络。
在癌症早筛、纳米医学、生物材料等前沿领域,这支由20余位中外院士、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梦之队”,正将论文写在产业一线。张学记院士领衔研发的癌症标志物检测技术,通过一滴血即可实现肿瘤早期预警,灵敏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纳米材料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突破,则为传统化疗开辟出精准导航新路径。这些看似艰深的科研成果,正在研究院的中试车间里加速转化为救死扶伤的“救命利器”。
从“卡脖子”到自主可控:一场关乎尊严的技术突围
在研究院的展厅里,一台台形似显微镜的检测设备静静陈列。这些看似普通的仪器,实则承载着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民族重任。曾经,国内90%的高端医疗检测设备依赖进口,核心试剂价格高昂且供应受限。协合团队历时五年攻关,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分子诊断系统,将检测成本降低70%,试剂盒产能提升3倍,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医疗慧眼”提供了中国方案。
从长三角到全世界:一场关乎未来的产业远征
在南京六合的协合大健康产业园内,一栋栋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这座占地262亩的产业新城,已孵化出15家科技企业,引进13家上下游伙伴,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其中,由研究院技术转化的“红人达”心脑血管检测仪,已在300多家三甲医院投入使用,年均挽救数万高危患者生命。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合的移动核酸检测方舱车正穿梭于非洲村落;在东南亚热带雨林,便携式免疫检测设备为当地居民送去健康福音。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医用级石墨烯传感器,因其超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成为欧盟医疗器械认证的“明星产品”。从南京的研发中心到波士顿的联合实验室,从深圳的生产基地到迪拜的健康驿站,协合人正以“中国智慧”书写着全球健康治理的中国方案。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协合转化医学研究院正朝着“千亿级健康产业集群”的目标加速奔跑。随着类器官技术、基因编辑疗法等前沿项目的落地,一个融合AI诊疗、再生医学、精准营养的智慧健康生态圈正在形成。正如园区内那棵象征生命力的银杏树,历经寒暑依然枝繁叶茂——在这里,每一项技术创新都在为人类健康种下希望的种子,每一次产业突破都在书写超越时空的生命传奇。当科技的温度遇见生命的厚度,这片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着改写医学史的精彩故事。
欢迎广大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新闻线索。
联系电话:13683072097,13521269116
责任编辑:刘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