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特+:从“名品地标”到“社交聚场”的京城商业新叙事​

本网讯  在长安街东侧的繁华地段,一座承载着北京人20余年记忆的“老商场”,正以全新的姿态重新融入城市生活——这里不再是传统高端百货的“名品陈列馆”,而是变身“北京CBD新社交聚场”的赛特+购物中心。从2019年闭店改造到2023年焕新启幕,这座历时四年打磨的商业体,用一场“餐饮+社交”的转型实验,为京城商业的迭代写下了生动注脚。

“卖商品”到“卖体验”:一场关于“社交”的商业觉醒

赛特+的转型,始于一场对“消费需求”的重新审视。当传统百货因电商冲击逐渐式微,当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买东西”,而是渴望“社交、分享、体验”时,赛特的选择是:把“人”放在商业的核心位置。

“我们不做‘货架式’的商场,而是要做‘生活场景的提供者’。”赛特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凌曾这样描述转型初衷。在这一思路下,赛特+将“高端餐饮”定为破局关键——不是简单的品牌堆砌,而是通过“黑珍珠”“米其林”等高品质餐饮的聚集,构建一个“有故事、有温度”的社交场域。

从兰颂新品牌“BON BOEUF”的全国首店,到柏景轩、老吉堂等米其林餐厅的入驻,赛特+的餐饮矩阵不仅覆盖了法餐、粤菜、京味等多元风味,更通过“日咖夜酒”的场景设计,将咖啡、茶饮与夜间小酌结合,让商场从“午餐目的地”延伸为“全时段社交空间”。这种“餐饮+社交”的组合拳,让赛特+迅速吸引了周边CBD的白领客群——他们不再只是“购物者”,更是“分享者”“体验者”,在餐厅、咖啡厅、酒廊里,完成工作交流、朋友小聚或独自放松的多元需求。

“传统零售”到“数智赋能”:科技让商业更有“人情味”

如果说餐饮是赛特+的“灵魂”,那么数字化则是其“骨架”。在与金地商置合作改造的过程中,赛特+引入了海鼎科技的智慧商业解决方案,将会员管理、营销活动、数据运营等环节全面“上云”。

通过海鼎科技的数字化平台,赛特+不仅能实时掌握会员消费偏好、活动参与度等数据,更能根据这些数据精准推送个性化优惠——比如,常来喝下午茶的会员会收到新季甜品的试吃邀请,偏好深夜小酌的客人则能提前知晓限定鸡尾酒的上新信息。这种“无感化”的服务,让消费者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参与”,也让商场与客群的关系更紧密。

更值得关注的是,赛特+的数字化不仅服务于运营效率,更赋能于“社交场景”的深化。例如,在米其林美食节期间,平台通过分析会员的“品牌期待值”和“消费习惯”,为不同客群定制“美食+社交”的专属路线;在会员生日月,系统会自动联动餐饮品牌推出“定制套餐+专属座位”,让“仪式感”渗透到消费的每一个细节。

“城市更新”到“文化地标”:商业与城市的共生共荣

赛特+的蜕变,不仅是商业体的自我升级,更是北京城市更新的微观缩影。作为建国门外大街的“老地标”,赛特曾以“名品名店”的标签定义了一个时代的消费潮流;如今,赛特+则以“社交聚场”的新身份,重新激活了这片土地的活力。

赛特+3.png

这种“重生”背后,是对城市需求的精准回应——当CBD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密集,当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需要一个“既能放松又能社交”的公共空间;当“打卡”“体验”成为年轻人的消费关键词,商业体需要从“卖商品”转向“卖故事”。赛特+的成功,恰恰在于它抓住了这些需求,并用餐饮为纽带,将商业、文化、城市三者串联成一个新的生活场景。

站在2024年的节点回望,赛特+的转型之路或许仍有挑战:高端餐饮的运营成本、客群的持续黏性、多业态的平衡运营……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为京城商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商业的本质,从来不是“卖东西”,而是“连接人”。当赛特+的餐厅里飘出咖啡香,当酒廊里响起碰杯声,当会员群里分享着“今日美食清单”,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商场的复苏,更是一座城市对“美好生活”的生动诠释。

未来的赛特+会走向何方?或许是引入更多有故事的餐饮品牌,或许是打造更独特的社交活动,又或许是用科技解锁更多“无界体验”。但无论如何,它已经用一场“餐饮+社交”的转型,为京城商业写下了新的注脚——在这里,“买东西”不再是目的,“好好生活”才是答案。

欢迎广大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新闻线索。

联系电话:13683072097,13521269116


责任编辑:吴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