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夏日的北京,瓜果飘香。6月22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彩旗招展,来自越南、老挝、柬埔寨等香蕉主产国的客商与国内产业链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新发地国际香蕉集散中心”的正式揭牌。这一事件的落地,不仅标志着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国际香蕉流通枢纽投入运营,更以“从枝头到舌尖”的全链路服务,为消费者送上了一份“甜蜜承诺”——让每一根香蕉都新鲜、品质可控,让“金黄果香”点亮更多家庭的餐桌。
从“枝头”到“舌尖”:打造闭环式品质保障
作为全球消费者最常接触的“甜蜜水果”,香蕉的品质与供应稳定,直接关系着“菜篮子”“果盘子”的民生温度。新发地国际香蕉集散中心的诞生,正是瞄准这一需求,以“流通枢纽”为定位,聚焦香蕉加工、催熟、储存、销售四大核心环节,构建起“从枝头到舌尖”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在这里,每一串香蕉都要经过严格的“品质筛选”:从源头基地采摘后,通过高效冷链运输直达集散中心;进入专属加工区,采用智能化设备完成催熟、分级、包装;再通过精准温控仓储,确保最佳赏味期;最终通过新发地庞大的流通网络,快速抵达首都及周边市场。这一闭环不仅缩短了香蕉从采摘到销售的周期,更通过标准化流程,让“大小均匀、甜度适中、果肉饱满”的高品质香蕉成为常态。正如现场一位来自广西的香蕉种植户所言:“过去我们只愁种得出,现在有了集散中心,种得好、卖得更好更有底气了。”
技术革新:让国产蕉“逆袭”高端市场
长期以来,进口香蕉因催熟技术成熟、品质稳定,占据高端市场主导地位;而国产香蕉常因催熟不均、损耗率高,难以满足消费者对“精品果”的需求。新发地国际香蕉集散中心的一项核心技术突破,正改写这一局面。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集散中心引入的智能化气调库技术,通过精准控制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实现了不同规格香蕉的标准化催熟。过去,这项技术多应用于13kg装的进口蕉,而11kg装的国产蕉、东南亚蕉依赖传统药包加工,成本高、效率低。如今,新技术不仅将加工成本降低40%、节能降耗35%,更将出品率提升至99%,让国产蕉也能拥有与进口蕉同等级别的“细腻口感”和“均匀色泽”。这一改变,让消费者在选择香蕉时,不再局限于“进口”标签,国产蕉的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全球布局:从“产地”到“餐桌”的高效联动
稳定的供应,是品质的底气。新发地国际香蕉集散中心的背后,是一张覆盖全球的香蕉产业网络:在国内,330万亩自有与合作种植基地扎根广西、云南等主产区;在海外,32.5万亩热带果蔬基地分布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其中香蕉基地占比近半。中老铁路、中越铁路的贯通,更如同为香蕉运输架起了“高速通道”,让从东南亚果园到北京市场的物流时效大幅提升。
“我们不仅要让首都市民吃上好香蕉,更要让全国消费者共享这份甜蜜。”新发地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集散中心将依托新发地覆盖全国的流通网络,将京津冀地区的香蕉供应模式复制到更多区域,推动形成“南果北运、全球联动”的产业格局。
甜蜜愿景:从“枢纽”到“引擎”的产业升级
新发地国际香蕉集散中心的启幕,不仅是京津冀香蕉产业的“一次跨越”,更是中国香蕉产业向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迈进的重要一步。它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优质的香蕉产品,更通过技术输出、标准引领,带动国内种植户提升种植水平,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
从广西的蕉园到北京的市场,从东南亚的果园到消费者的果盘,新发地国际香蕉集散中心正以“高效、品质、创新”为笔,在香蕉产业的版图上书写新的篇章。未来,随着更多技术的应用、更广的网络延伸,这颗“金黄果实”不仅将甜在百姓口中,更将成为连接全球香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
欢迎广大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新闻线索。
联系电话:13683072097,13521269116
责任编辑:吴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