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农发集团:深耕沃土织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本网讯  在辽东湾畔的沃土上,一家年轻的国有企业正以创新之力重塑农业价值链。成立仅两年的丹东市农业产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与全产业链布局,将"丹东草莓""辽丹黑猪"等金字招牌打磨得愈发闪亮,为东北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从地理标志到品牌矩阵:激活农产品新价值

黄海之滨的丹东,自古便是"鱼米之乡"。这里既有"中国草莓第一县"的荣耀,也孕育了黄蚬子、梭子蟹等海味珍馐。丹东农发集团以"地理标志+产业升级"为双轮驱动,将这些散落的明珠串成璀璨项链。

在凤城市草莓大棚里,集团打造的"智慧农业大脑"正实时监测着温湿度与光照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每颗草莓的生长周期被精准调控,糖度均值提升至12°以上。这种"数字赋能"的种植模式,让"丹东草莓"不仅蝉联全国草莓擂台赛金奖,更以标准化品质叩开高端市场大门。如今,从北京SKP精品超市到盒马鲜生冷链车,印有"丹东农发"标识的草莓正以日均50吨的速度走向全国。

丹东农发集团2.jpg

科技铸链:重塑传统农业想象

在东港市板栗加工车间,一台台智能分拣设备正以0.1秒的反应速度筛选果实。这项自主研发的技术,让板栗破损率降至0.3%以下,附加值提升40%。这只是农发集团构建全产业链的缩影——从前端种苗培育到终端冷链物流,从粗加工到预制菜研发,科技正重塑着传统农业的每个环节。

最具突破性的当属海洋经济板块。集团联合科研机构研发的"鲜活贝类净化系统",攻克了黄蚬子保活运输的世界难题。通过模拟潮汐环境与水质净化技术,原本24小时就会死亡的贝类,如今可实现72小时长距离保鲜运输。这项技术不仅让丹东海鲜摆上新加坡商超货架,更催生了"即食麻辣蚬子""花蛤蒸蛋预制包"等网红新品,让"靠海吃海"焕发新意。

产业振兴的"蝴蝶效应"

在宽甸满族自治县,黑猪养殖户王建国的生活因农发集团发生巨变。企业推出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不仅提供优质种猪与防疫技术,更以保底价收购解除后顾之忧。"现在每头猪能多赚300块,去年全家收入翻了两番!"这样的故事在丹东农村不胜枚举。

集团创新的"农产品+文旅"模式正在释放乘数效应。宽甸天桥沟景区内,游客既能采摘蓝莓,还能参与磨豆腐、酿米酒等农事体验。这种沉浸式消费场景,让农产品溢价率提升60%,更带火了周边民宿产业。2023年"十一"假期,当地农家乐营业额同比暴涨230%。

丹东农发集团3.jpg

向世界递出"丹东名片"

在刚刚结束的亚洲食品展会上,农发集团展台的"辽丹黑猪五层肉排"引发采购商热议。这款融合黑猪基因与欧洲工艺的产品,已通过欧盟SQF认证。这只是集团国际化战略的一步棋——目前,其产品已出口至28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销售额年增长率达150%。

站在新起点,丹东农发集团正绘制更大蓝图:规划建设东北亚农产品交易中心,搭建跨境冷链物流网络,培育10个以上地理标志国际品牌。正如集团董事长潘高峰所言:"我们要让丹东的每一粒米、每一颗果都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

从黑土地到蔚蓝海域,从传统农田到智慧工厂,这家年轻国企正以创新为笔,在辽东大地上书写着农业现代化的时代答卷。当"丹东草莓"的甜香飘向世界,当黑猪脯肉成为国际餐桌新宠,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轨迹,更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欢迎广大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新闻线索。

联系电话:13683072097,13521269116


责任编辑:吴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