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当清晨的列车驶过华北平原,一位旅客撕开顶大凉皮儿的包装,将随身携带的矿泉水倒入桶中——六分钟后,一碗筋道爽滑的麻酱凉皮热气升腾。这看似简单的场景背后,是河北顶大食品集团深耕27年的非油炸方便食品革新之路:用科技唤醒传统风味,让地方美食突破时空限制,走进现代生活的每一程旅途。
一碗凉皮的“冷热革命”
顶大凉皮儿的创新,源于对消费痛点的精准洞察。“传统凉皮需冷藏保存、即时食用,我们想让它像方便面一样随处可享。”产品研发负责人介绍。通过独家工艺改造,顶大凉皮实现“冷水可泡”的突破:精选高筋小麦粉经三重熟化工艺,使面皮在冷水中快速舒展,同时锁住麻酱、红油等配料的复合香气。
如今,麻酱味、酸辣红油味、韩式甜辣味等八款口味凉皮已覆盖商超、便利店等终端,桶装与袋装组合满足家庭囤货与差旅便携的双重需求。尤其夏季,这款“凉水可泡”的产品成为户外露营、学生宿舍的热门选择。
非油炸面食的“健康突围”
在顶大的产品哲学中,“健康”与“便捷”从不对立。集团首创的“热汤面皮儿”系列,以非油炸工艺破解方便食品健康困局——采用高温熟化替代油炸脱水,使面皮保留手擀面般的劲道口感,同时将脂肪含量降至传统方便面的三分之一。
酸辣、陈醋麻辣、金汤肥牛等六种汤底配方,既延续北方面食的浓郁风味,又融入新式味型创新。其中酸辣味面皮采用老坛酸菜发酵工艺,酸味物质含量提升40%,更符合年轻群体对“酸爽”的极致追求。如今这款明星产品已进入全国超80万个零售终端,成为速食面赛道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
地域美食的“场景再造”
顶大的产品版图里,地方特色小吃正被赋予全新生命力:
土豆泥扒面将冀东特色“炒扒糕”与方便面结合,独创土豆泥裹面工艺,开水冲泡即得绵密黏糯口感,孜然麻辣味与咖喱味月销超百万桶;
馄饨面系列还原江南早点风味,紫菜虾米汤底配迷你馄饨,8分钟复刻堂食体验;
粉面菜蛋组合首创“一桶双主食”概念,酸辣粉配刀削面加卤蛋,满足Z世代“既要又要”的饱腹需求。
这些产品通过“地域味型+便捷形态”的组合,让地方美食突破地理限制。在东北雪乡的民宿客栈,在云南徒步者的背包里,顶大的包装食品正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文化名片”。
传统工艺的“科技转身”
支撑产品创新的,是顶大自主攻关的食品科技。其“坯料挤压技术”突破植物蛋白重组难题,使红薯粉丝保持透明筋道;针对米线易断的痛点,研发大米微发酵工艺,使方便米线复水后仍具现做米线的弹性。
这些技术不仅获评“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项目”,更被转化为生产线上的核心竞争力。在安徽阜阳生产基地,全自动米线生产线每小时产出3万份标准产品,从投料到包装实现72小时全流程封闭管理,确保“非油炸”承诺贯穿始终。
从华北粮仓到国民餐桌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顶大构建了“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把控:在昌黎建立专用小麦种植基地,定制高面筋含量品种;与哈尔滨大豆合作社共建非转基因豆坊,保障凉皮原料纯正。
这种“基地直采+标准转化”模式,既稳定了原料品质,又带动超万名农户增收。2024年,企业启动“北戴河风味创新实验室”,联合高校挖掘传统面食工艺,计划将陕西烙面皮、河南烩面等20种地方特色纳入方便化开发序列。
当加班族用顶大酸汤面皮慰藉深夜肠胃,当大学生在宿舍分享一桶粉面菜蛋,顶大食品的革新意义早已超越产品本身。它用科技解构传统,用标准复刻风味,让中华面食文化在快节奏时代获得新的表达。
正如北戴河厂区墙上的标语:“顶立神州,大业兴农”——这或许正是对这家企业最好的注解:让每一碗方便食品,都承载着土地的温度与匠心的坚守。
欢迎广大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新闻线索。
联系电话:13683072097,13521269116
责任编辑:吴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