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煤化工产业集群中,一场关于产业链升级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阿拉善盟金铭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铭能源”)的成立,不仅标志着地方国有资本与市场化运作的深度融合,更开启了一条以“供应链金融+智慧物流”重塑传统能源产业的新路径。这家由金融投资公司与行业龙头跨界共建的企业,正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为园区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打通物流堵点,推动煤化工产业向绿色化、集约化跃升。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协同:重构产业服务价值链
金铭能源的诞生,源于对园区企业痛点的精准洞察。煤化工产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长期面临融资渠道单一、物流成本高企等瓶颈。企业成立之初,便以供应链金融为切入点,搭建起连接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的桥梁——通过整合金控平台资源,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仓单质押等定制化服务,将“沉睡”的资产转化为流动的资本。但金铭能源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产业生态:在煤炭贸易基础上延伸出物流服务,通过控股铁路物流中心,构建起覆盖煤炭采购、仓储、运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这种“金融+物流”的双轮驱动模式,正在改写传统产业的游戏规则。企业依托铁路运输的规模化优势,将煤炭从矿区直运至园区,物流成本较公路运输降低30%以上;同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追踪货物动态,金融机构可基于物流数据动态评估企业信用,实现“物流信息即金融凭证”的闭环。一位园区企业负责人坦言:“过去融资要看抵押物,现在有了全程可追溯的物流数据,银行放款效率提高了,资金周转也更灵活。”
从传统贸易到智慧服务: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
在金铭能源的实践中,服务创新始终围绕产业链真实需求展开。针对煤化工企业季节性用煤波动大的特点,企业推出“淡储旺销”服务:利用自有仓储网络,在煤炭价格低位期集中采购储备,既平抑市场价格波动,又保障企业稳定生产;针对新能源企业原料供应不稳定的痛点,创新“订单融资+定向运输”模式,将煤炭贸易与绿电项目捆绑,实现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在绿色转型中的探索。通过引入碳足迹追踪系统,企业为每批煤炭标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帮助采购方满足ESG披露要求;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推动高硫煤转化为化工原料,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这种“绿色金融+低碳技术”的组合拳,让传统能源交易焕发新生机。
从区域深耕到全国布局:构建开放型产业平台
金铭能源的野心不止于服务本地企业。通过控股铁路物流中心,企业打通了“蒙煤南下”的物流动脉,将业务半径扩展至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市场;联合港口、航运企业布局多式联运,构建起“铁路+海运+公路”的立体物流网络。在贸易端,企业开发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实现煤炭、焦炭等产品的线上竞价交易,日均交易额突破亿元。
这种开放性布局,为企业注入持续增长动能。与央企、地方国企的战略合作,使其获得稳定的资源渠道;与金融机构的数据直连,则让风控能力得到指数级提升。数据显示,成立仅一年,企业已服务园区80%的规上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同比增长400%,物流服务覆盖半径从300公里扩展至1500公里。
站在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交汇的历史节点,金铭能源的实践印证着一个真理:当产业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赋能”,从“单点突破”升级“生态共建”,传统行业便能迸发新的生命力。正如企业负责人所言:“我们不是简单的贸易商,而是产业升级的‘连接器’。”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金铭能源正以资本为纽带、以创新为动力,书写着中国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欢迎广大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新闻线索。
联系电话:13683072097,13521269116
责任编辑:吴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