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盛夏的招远,草木葱茏。在辛庄镇金海大道东侧,海泰路以南的工地上,机械轰鸣与工人劳作的声音交织成一曲建设的交响乐——这里正孕育着招远产业升级的新希望。作为项目背后的主要推手,招远金都产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都产城投”)以“基建+服务”为双轮,用一条条道路、一片片园区,为“中国金都”的绿色智造转型铺就通途。
从“黄金之都”到“智造新城”:产城融合的时代注脚
招远因金闻名,黄金产业曾是这座城市的“金色名片”。然而,当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当“双碳”目标为经济发展划定新坐标,招远的选择是:以绿色为底色、以智造为引擎,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
金都产城投的成立,恰逢其时。作为一家专注于产城融合服务的现代化企业,它从诞生起便被赋予“搭平台、聚产业、促升级”的使命。不同于传统城投公司的单一建设模式,金都产城投的业务版图覆盖投资、管理、服务、技术等多个领域——从园区基础设施的“硬支撑”到产业生态的“软服务”,从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到新兴产业的孵化培育,它正以“全周期赋能者”的角色,成为招远产城融合进程中的关键纽带。
从“修路架桥”到“造链聚业”:基建背后的产业逻辑
在金都产城投的重点项目清单中,“招远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低碳智能制造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尤为醒目。这条连接金宝路、金宇路、海福路、海昌路的配套道路工程,看似是普通的市政建设,实则暗藏深意。
“道路是园区的‘血管’,更是产业的‘动脉’。”金都产城投项目负责人介绍,四条道路总长约3.3公里,虽不长却精准串联起园区内外的交通网络:向东对接区域主干道,向西连通黄金产业聚集区,向南延伸至新能源材料产业带。未来,随着道路的贯通,物流成本将大幅降低,企业间的协同效率将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这条“产业走廊”将为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的落地提供硬件支撑。
但基建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在道路建设的同时,金都产城投同步规划了管网铺设、绿化景观、智慧化管理等配套设施,甚至提前预留了未来产业升级的空间。“我们不仅要建‘能用’的路,更要建‘好用’的城。”该负责人表示,园区配套工程完成后,将重点引入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研发、循环经济等领域的企业,形成“生产-研发-配套”一体化的产业生态,推动招远从“黄金开采”向“智造研发”跃升。
从“项目建设”到“生态培育”:服务产业的长期主义
在金都产城投的办公室里,墙上的“产业服务地图”格外醒目:标注着已落地的7家投资企业、合作的科研机构、重点招商目标……这张地图,既是企业发展的“成绩单”,更是服务产业的“作战图”。
不同于单纯的“建设方”,金都产城投更像一位“产业管家”:从前期为企业量身定制厂房标准,到中期协调解决用工、用电难题,再到后期协助对接市场、申报政策,其服务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例如,针对智能制造企业对高标厂房的需求,金都产城投投资建设了层高、承重、配电均达行业顶尖标准的现代化厂房;针对绿色低碳企业的技术转化需求,它联合本地高校设立“产学研转化中心”,推动实验室成果快速落地。
这种“长期主义”的服务理念,让金都产城投逐渐成为招远产业升级的“催化剂”。截至目前,其投资的企业中,既有传统黄金企业转型的“智造车间”,也有从外地引进的新能源材料研发团队;园区配套工程尚未完全竣工,已有10余家企业表达了入驻意向。“这里不仅有完善的硬件,更有懂产业、愿服务的人。”一位前来考察的企业负责人表示。
从“当下耕耘”到“未来可期”:产城融合的招远样本
站在辛庄镇的项目现场远眺,一条条新修的道路如银链般铺展,路旁的绿化带已初现生机。不远处,几台挖掘机仍在轰鸣作业,为即将入驻的企业腾出空间。
对于金都产城投而言,这条道路的建成,不仅是一个项目的收官,更是招远产城融合的新起点。未来,随着更多园区配套工程的推进,随着更多新兴企业的落地,招远有望形成“黄金产业为基、智能制造为翼、绿色低碳为色”的多元产业格局。而金都产城投,也将继续以“基建+服务”为抓手,在产城融合的道路上深耕细作,为“中国金都”的高质量发展写下更生动的注脚。
从“因金而兴”到“因智而盛”,招远的故事正在续写。而金都产城投,正是这个故事中最用心的“执笔人”——它用道路连接产业,用服务滋养企业,用长期主义浇筑未来,让每一寸基建都成为产业升级的基石,让每一份努力都指向“让城市更美好、让产业更强劲”的终极目标。
欢迎广大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新闻线索。
联系电话:13683072097,13521269116
责任编辑:吴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