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营收首破百亿 顺丰同城以即时配送重塑本地生活新图景

本网讯 “万物皆可即时达”的消费浪潮中,一家以“快”为标签的物流企业——顺丰同城,正以亮眼的成绩单刷新行业认知。近日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顺丰同城上半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达102.36亿元,同比增长近50%;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20%,创历史新高。这份“增收又增利”的答卷,不仅印证了即时配送赛道的蓬勃生机,更折射出顺丰同城作为行业龙头的“硬核实力”。

“餐桌”到“生活”:全场景服务激活即时零售新动能

“线上下单、小时达”成为常态的今天,顺丰同城的服务边界早已超越“送餐饮”的单一场景,深度渗透至本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餐饮外卖自然是核心基本盘。随着“奶茶经济”“夜宵经济”持续升温,顺丰同城与瑞幸、喜茶、奈雪的茶等头部品牌深度绑定,茶饮配送收入同比增长超100%,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引擎。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全品类”布局——从商超便利的生鲜果蔬,到医药连锁的处方药品;从母婴用品的紧急采购,到花店蛋糕的“仪式感配送”,顺丰同城通过覆盖超85万活跃商家的服务网络,将“即时可达”的便利延伸至生活的每个细节。

这种“全场景”能力,让顺丰同城在即时零售的浪潮中占据了独特优势。当消费者深夜加班需要一份提神咖啡,或是突发奇想订购一束鲜花庆祝纪念日,亦或是需要紧急取送文件、洗衣洗鞋时,顺丰同城的“帮送、帮取、帮买、帮办”服务总能及时响应。数据显示,其面向消费者的同城配送收入同比增长超12%,其中“独享专送”服务收入更是翻了3倍——这种“一对一、高时效”的品质服务,正成为高端消费群体的“新标配”。

顺丰同城2.png

“运力”到“生态”:弹性网络织就即时配送“超级动脉”

即时配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又快又稳”的履约能力。顺丰同城能实现95%的时效达成率、3公里内23分钟送达的“速度神话”,背后是覆盖全国的“弹性运力网络”在支撑。

这支由约114万名骑手组成的“毛细血管”网络,不仅加密了全国商圈的覆盖密度,更通过灵活调度应对订单高峰——无论是节假日的订单洪峰,还是恶劣天气下的配送挑战,顺丰同城都能保持稳定的时效。更关键的是,这张网络并非孤立存在:它与顺丰快递的干线物流网络深度协同,形成“远场近场一盘货”的供应链闭环。从电商大促的末端揽收,到商超的“小时达”直送,再到企业团餐的批量配送,顺丰同城通过“最后一公里”的弹性运力,为传统快递注入了“分钟级”的活力。

这种协同效应,让顺丰同城的服务半径持续扩展。例如,其与中铁快运合作的“轻装行”行李搬运服务,已在19座车站试点,为旅客提供同城行李接驳;与肯德基联合推出的无人车企业团餐配送,更开启了“智能配送+场景定制”的新模式

“人力”到“科技”:AI与无人车解锁配送新未来

“人力成本攀升”的行业背景下,顺丰同城的“科技赋能”成为其持续增长的关键密码。

其自主研发的城市物流系统(CLS),如同一个“智能大脑”,通过分析用户需求、订单密度和骑手状态,实现订单与运力的最优匹配——这意味着,消费者点单后,系统能快速“算出”最适合的骑手,既保证速度,又降低空驶率。而在骑手管理端,AI智能体工具已渗透至招聘、培训、调度等全流程,不仅提升了骑手效率(人效同比提升38%),更让中高收入骑手数量增长了65%,月入过万的骑手占比大幅提升。

更具想象空间的是无人车的规模化应用。截至6月底,超过300台无人车已在全国60多个城市“上岗”,承担着同城短途接驳、网点集散等任务。这些“智能配送员”与骑手形成互补:大重量货物由无人车长距离运输,灵活订单由骑手“最后一公里”送达,两者协同构建起高效稳定的配送生态。

结语:即时配送的“基础设施”与“生活温度”

从半年报的亮眼数据,到全场景服务的深度渗透;从弹性运力网络的规模效应,到科技赋能的效率革命,顺丰同城的故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史,更是即时零售时代“便利生活”的缩影。

“小时达”从“可选服务”变为“生活刚需”,当“万物到家”从“新鲜事物”成为“日常习惯”,顺丰同城正以“快而稳”的配送能力、“全而精”的服务场景、“智而新”的科技支撑,成为本地生活与即时零售的“基础设施”。

在消费升级与技术变革的双重驱动下,即时配送的赛道还将持续扩容。而顺丰同城凭借其“独立第三方”的中立定位、“全场景覆盖”的服务能力,以及对“科技+人力”的深度融合,正站在行业潮头,为“让生活更即时”的愿景注入新的动能。

欢迎广大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新闻线索。

联系电话:13683072097,13521269116


责任编辑:吴泽鹏